黔中水利樞紐工程:高峽出平湖 碧波潤黔中
黔中水利樞紐工程是貴州首個大型跨地區、跨流域長距離調水工程,是西部大開發貴州省的標志性工程,總庫容10.89億立方米,年調水量達5.5億立方米以上,是貴陽貴安、安順、六盤水、畢節和黔南6市州、11個縣(區、特區)的重要水源。
近年來,黔中工程始終緊扣工程受水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生活生產需求兩個導向,強化工程“三水”(水量、水質、水網)作用發揮,在構建以黔中水網為核心的“一核四區”貴州“大水網”建設中作用凸顯,為“強省會”行動提供了堅實的水安全保障,不斷助力貴州水利高質量發展。
精細管理水量
釋放工程水資源紅利
2018年1月黔中工程成功向貴陽市供水作為工程投運標志,目前最大日供水量約110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天可提供一座小I型水庫的庫容水量。
為精打細算用好“黔中水”、從嚴從細管好“黔中水”,黔中工程嚴格按照批復的年度計劃開展取水工作,大力推進工程節水建設和精細調度管理。在77公里長的輸水明渠加蓋蓋板以減少輸水過程蒸發損失,加強輸水渡槽、隧洞等建筑物巡查養護減少水量滲漏;在供水調度中,通過水情測報系統、綜合信息化系統對發電放水、生態放水、泄洪放水、供水調度等監測數據進行總體水量平衡測算,對渠首放水斷面及用戶斷面計量設施進行率定和校驗,不斷細化供調水量統計計量管理。
水利興則百業興,當前,黔中工程已累計完成供水2.6億立方米,穩定“黔中水”的支撐,為工程沿線地區貫徹“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水資源配置原則,多了份從容和淡定。
黔中水利樞紐一期工程平寨水庫
提升工程水質
構建和諧水生態環境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015年1月,貴州省制定了《貴州省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管理條例》這一水利工程管理的地方性法規,為黔中工程設施保護、運行管理、水質安全等提供了法律保障。
黔中工程水源地平寨水庫壩址以上集雨面積達3492平方公里,為確保建成后的水質安全,省、地同向發力,工程建設之初便陸續關停了上游涉及污染的工礦企業;工程投運以后,涉及水質保護地方政府,多次開展聯合執法,嚴格查處庫區內不達標排放、偷排行為,有效加強了庫區入庫水源的污染治理;省政府下發《黔中水利樞紐一期工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案》,嚴格開展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及時標定管理界碑界樁、設立標識標牌、實施保護區一級(部分二級)圍網等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在紅楓湖水庫、桂家湖水庫等沿線調節水庫開展人工濕地建設,通過實施一系列水環境水生態保護措施,黔中工程水質得到較大改善,長期保持在地表二類水及二類水以上。
優質的“黔中水”源源不斷地向沿線輸送,其中最遠端的部分調入貴陽花溪水庫,通過“花南花中工程”輸水線路向貴陽南郊水廠、中曹水廠進行供水。正是有了“黔中水”這一源頭活水的補充,2023年貴州省政府取消了貴陽市原有水源地阿哈湖水庫城市飲用水源功能,將之調整為生態用水,開啟了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
如今,昔日流淌在山間地頭的“黔中水”,正通過黔中工程的遠程輸送,逐步改善著黔中大地的水生態環境,演繹著“黔中好水”“潤澤黔中”的精彩畫卷。
黔中水利樞紐工程青年隊渡槽
完善配套水網
助推貴州“大水網”建設
黔中工程地處貴州中部,是全省城市最密集、產業最多元、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作為貴州“一核四區”大水網建設的核心,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全省整個水網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工程由西向東供水,輸水線路全長148公里,沿線涉及調節水庫4座,是貴州大水網的“大動脈”,承擔著向省會貴陽供水保障的重大戰略責任;黔中地區是貴州省最大的一塊平壩耕地,工程還承擔黔中地區11個縣區50多萬畝的農業灌溉任務,與全省的“糧食安全”大計又緊密相關。
為了更好地推動貴州大水網建設,黔中工程在完成樞紐區、干渠等“大動脈”建設任務并成功向貴陽通水后,又接續為大水網配套建設支渠和田間配套等“毛細血管”工程,以“物理聯通”和“調度聯通”的大水網建設理念,積極破解工程供水效益發揮“最后一公里”難題。
目前,工程沿線有用水需求的地方均已覆蓋,進一步推動了區域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快了貴州“一核四區”大水網建設步伐,困擾貴州發展的工程性缺水問題,在“高峽出平湖,碧波潤黔中”的詩句描述中逐步成為歷史。
進入新發展階段,黔中工程將繼續強化工程運行管理、水質安全保障、水資源調配管理,推進工程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全面發揮,為奮力譜寫貴州水利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貢獻。
掃碼關注中領